防止孩子坠入爱河或坠入爱河

本文已影响1.73W人 

如果我们问3岁到6岁之间的孩子“你是谁?“他(她)会告诉你他(她)的名字。“你是男孩还是女孩?“孩子一般不会犯错误。

防止孩子坠入爱河或坠入爱河

这表明,3岁以上的孩子们看起来不显眼,但出现了重要的心理发育。首先,通过自己独特的名字,孩子可以区分自己和别人。他(她)已经有了初步独立的自我。3岁以后,孩子可以初步照顾自己,在生活需求方面开始摆脱对父母的完全依赖。其次,通过成年人的灌输,孩子可以区分男女,把自己放在男女范围内。这就是最初性别角色的形成,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能顺利发展到这一步。

遗憾的是,很多父母不知道或忽视这是第一步,是进入危机之门的一步。3-6岁期间,孩子在感情上感情上更加依恋父母中的一方。此时,恋爱的父亲、恋爱的母亲、全恋爱或者不恋爱的可能性只有4种。

人们习惯把这个看作是亲情的问题,如果孩子不依恋自己,很多人认为自己的亲情还不够,所以会加倍补充。有些人觉得无所谓,尤其那些感情较好的夫妻,常常觉得孩子亲谁都一样。其实,这是孩子在进行性别角色方面的认同。也就是说,既然孩子知道自己是男是女,也知道父是男母是女,于是男孩子就需要格外亲近具有男性心理特征的父亲,把父亲当作本性(全体男子)的典型代表,从他那里学习男性特有的性格气质和举止神态,将来才能成为一个被社会所承认的男人。同样,女孩也需要亲近女性化的母亲,学习如何成为女性。3岁到6岁的孩子不崇拜高仓健和毛阿敏。他们只学父母,将来不会成为“女儿腔”和“假孩子”。

理想的情况是,男孩和父亲同意,女孩和母亲同意。反过来容易形成孩子的“性身份障碍”,有可能发展成排斥和仇视异性,有可能形成同性恋的潜在内因。如果孩子“不偏不倚”地依赖父母,那就不是好事。表明孩子不知道该依恋谁,该学习谁。这实际上和孩子对父母不依恋是一样的,将来“性身份障碍”作为男性和女性缺乏自信、自爱和自律。这也可能导致“男人不是男人,女人不是女人”和“性身份障碍”的后果。

很多父母认为这是危言耸听。当然,真正发展成同性恋的孩子确实很少,但是看到恋爱障碍严重的男女,极端的情况并不普遍。有些年轻人害怕接近女性,有些人有“女性崇拜”或“害怕女性”的感情,甚至影响婚后的性生活。有些女孩子在寻求“丈夫像父亲一样”的对象,有些人讨厌自己作为女性,也有些人讨厌所有的男性。追根寻底,与他们在成长中过于依赖异性父母,或者谁也不依赖有密切的关系。

现在很多父母都在无意识地重复错误。父亲认为更亲近女儿,母亲更亲近儿子是理所当然的,但忘记自己特别亲近孩子的时候,应该加倍鼓励和引导男孩尊敬父亲,女孩理解母亲。有的夫妻展开"亲情争夺战",都希望独生子女更亲自己,却忘了自己和孩子的性别。许多母亲自以为看透了男人(其实只是自己丈夫)的"弱点",立志要亲手把儿子培养成真正的男子汉。有时父亲处怕女儿沾上她妈妈的"毛病"。有些夫妇实行“二保一”,如果有独生女,她和平凡麻烦的母亲怎么能同意呢?反过来,精神压倒对方女强人,又让儿子向父亲学什么?最重要的是,自己性别身份不合格的父母,不注意性别教育,很可能代替心理上的中性人。

很多家长注意了,不要给男生穿花衣,不要让女生爬墙上的树。但更重要的是,应该积极地和同性的孩子一起玩,把交流和示范融合在一起玩。这是孩子"游戏期"性别角色培养的根本"秘诀"。父子共同"骑马打仗"、捉蚂蚁;母女一块儿打扮布娃娃、"跳房子";这才是有益的天伦之乐。父母过于自我封闭,或者只会买好东西,开发智力,是无法促进孩子的性别认同的。异性成员组成的单亲家庭或者夫妻不和的家庭,对子女成长极为不利,其中重要原因就是这样的家庭无法较好地培养孩子的性别角色。

相关内容

热门精选